如何擦除用line方法画的线?

wellee_real 2005-09-24 03:09:27
我在窗体上用line方法画了两条线,想擦除其中的一条怎么办?
...全文
590 11 打赏 收藏 转发到动态 举报
写回复
用AI写文章
11 条回复
切换为时间正序
请发表友善的回复…
发表回复
jxgzay 2005-09-25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//我画的曲线有可能会有相交的,如果用窗体的背景色重画的话会有问题哦
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DrawMode了,不过这里也会有麻烦,如果用DrawMode=vbXorPen,虽然再画一次就可以相当于擦除,但是我想画一条红色的线如:line -(x,y),vbred那画出来的就不是红色了,则该怎么办呢
---------
将DrawMode=Not Xor Pen
DrawMode=10
那么,画过的地方就搽掉,没画过的地方用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。

西雀 2005-09-25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那这样,还不如不用Line方法,而是用Line控件,多简单~
threenewbee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整个不要了可以
PictureBox1.Cls
wellee_real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
也是阿
province_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如果背景是图片那你的背景色覆盖也有问题的。
wellee_real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我画的曲线有可能会有相交的,如果用窗体的背景色重画的话会有问题哦
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DrawMode了,不过这里也会有麻烦,如果用DrawMode=vbXorPen,虽然再画一次就可以相当于擦除,但是我想画一条红色的线如:line -(x,y),vbred那画出来的就不是红色了,则该怎么办呢
苏门答腊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关键在 form.DrawMode
比原色覆盖还爽

northwolves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楼上正解.

pset ((0,0)-(4,4)),vbblue
for i=0 to ubound(arr2)
line -(arr2(i).x,arr2(i).y),vbblue
next

假设上面代码能正常运行,则下面代码可擦除之.
pset ((0,0)-(4,4)),vbblue
for i=0 to ubound(arr2)
line -(arr2(i).x,arr2(i).y),vbWindowBackground
next


还想懒够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用窗体的背景色再把以前那条线再覆盖重画一次,不知道是不是这样
wellee_real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这样不行吧
我是这样画的线:
type myarr
x as long
y as long
end type
dim arr() as myarr
dim arr2() as myarr
'两个数组赋值过程省略
':第一条
pset ((0,0)-(3,3)),vbred
for i=0 to ubound(arr)
line -(arr(i).x,arr(i).y),vbred
next

':第二条
pset ((0,0)-(4,4)),vbblue
for i=0 to ubound(arr2)
line -(arr2(i).x,arr2(i).y),vbblue
next
小嘉茗的爸爸 2005-09-24
  • 打赏
  • 举报
回复
Line2.Visible = False把它属性设为不可见
function varargout = net1(varargin) % NET1 M-file for net1.fig % NET1, by itself, creates a new NET1 or raises the existing % singleton*. % % H = NET1 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NET1 or the handle to % the existing singleton*. % % NET1('CALLBACK',hObject,eventData,handles,...) calls the local % function named CALLBACK in NET1.M with the given input arguments. % % NET1('Property','Value',...) creates a new NET1 or raises the % existing singleton*. Starting from the left, property value pairs are % applied to the GUI before net1_OpeningFunction gets called. An % unrecognized property name or invalid value makes property application % stop. All inputs are passed to net1_OpeningFcn via varargin. % % *See GUI Options on GUIDE's Tools menu. Choose "GUI allows only one % instance to run (singleton)". % % See also: GUIDE, GUIDATA, GUIHANDLES % Last Modified by GUIDE v2.5 02-Aug-2009 23:24:02 % Begin initialization code - DO NOT EDIT gui_Singleton = 1; gui_State = struct('gui_Name', mfilename, ... 'gui_Singleton', gui_Singleton, ... 'gui_OpeningFcn', @net1_OpeningFcn, ... 'gui_OutputFcn', @net1_OutputFcn, ... 'gui_LayoutFcn', [] , ... 'gui_Callback', []); if nargin && ischar(varargin{1}) gui_State.gui_Callback = str2func(varargin{1}); end if nargout [varargout{1:nargout}] = gui_mainfcn(gui_State, varargin{:}); else gui_mainfcn(gui_State, varargin{:}); end % End initialization code - DO NOT EDIT % --- Executes just before net1 is made visible. function net1_OpeningFcn(hObject, eventdata, handles, varargin) % This function has no output args, see OutputFcn. % hObject handle to figure % eventdata reserved -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%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(see GUIDATA) % varargin command line arguments to net1 (see VARARGIN) % Choose de
定义数据结构如下: typedef struct tagMyNode { Mytype type; //元件类型 MySubtype Subtype; //元件子类型 tagMyNode* input1; //输入端1 tagMyNode* input2; //输入端1 tagMyNode* output1; //输出端1 UINT input1value; //输入端input1的值 UINT input2value; //输入端input2的值 UINT output1value; //输出端output1的值 int inputs; //当前已经有几个输入端有值 int number; //对于输入结点的序号 CPoint Orgpoint; //记录元件左上角位置 int width; //记录元件宽度 int height; //记录元件高度 }MyNode;  元件类型:元件类型Mytype type中Mytype是一个枚举类型定义如下: enum Mytype { Node, //结点 Gate, //门 }; 分为两种类型:Node结点和Gate门。  元件子类型:元件子类型MySubtype Subtype中MySubtype也是一个枚举类 型,定义如下: enum MySubtype { Input, //输入端 Output, //输出端 ANDGate, //与门 ORGate, //或门 NOTGate, //非门 NORGate, //或非门 NANDGate, //与非门 XORGate, //异或门 };  指针连接: tagMyNode* input1; tagMyNode* input2; tagMyNode* output1 是指向此结点的指针。由于元件之间是要相互连接的,于是设置这几个指针用于元件之间的连接。其中特殊情况有: 非门:由于非门只有一个输入端,所以非门不用tagMyNode* input2; 输入结点:输入结点只有一个链接端(这里称之为触点),采用tagMyNode* output1 输出结点:同输入结点,只有一个触点,采用tagMyNode* input1;  保存触点值:由于要进行仿真计算,所以还需保存各个触点的值: UINT input1value; UINT input2value; UINT output1value; 同指针连接,有3种特殊情况: 非门:不用UINT input2value; 输入结点:采用UINT output1value; 输出结点:采用UINT input1value;  进位标志:int inputs; 在进行仿真计算时,要用进位标志辅助计算。如与门只有在两个输入端都有值时,即inputs==2时,才能进位。  输入结点序号:int number; 每个输入结点都有不同的序号,从1开始递增。  元件位置和大小: CPoint Orgpoint; int width; int height; Orgpoint用于记录元件在视图中左上角的坐标 width用于记录元件宽度 height用于记录元件高度  电路图编辑模块 电路图编辑模块又分为两个子模块:鼠标放置元件模块,鼠标连接元件模块 首先在工具栏中可以选择这两种状态,如图4 图4 在按钮上单击可以切换状态。 定义一个枚举类型MyStatus来记录当前状态: enum MyStatus { NONE, //鼠标连接元件状态 ANDGATE, ORGATE, NOTGATE, NORGATE, NANDGATE, XORGATE, NODEINPUT, NODEOUTPUT }; MyStatus Status; 其中:NONE为鼠标连接状态,其他为鼠标放置状态。  鼠标放置元件模块 其算法如图5: 图5  DrawObject函数: 首先根据Status的状态,即六个门,两个端结点。共8种来调用DrawObject函数  引入准备好的八张位图(六个门,两个端) CBitmap MyBitMap; MyBitMap.LoadBitmap (nID);  将引入的位图拷贝入窗体窗户区 BITMAP bmpInfo; MyBitMap.GetBitmap (&bmpInfo); pOldBitmap=dc.SelectObject (&MyBitMap); ClientDC.BitBlt (point.x ,point.y,bmpInfo.bmWidth ,bmpInfo.bmHeight,&dc,0,0,SRCAND); dc.SelectObject (pOldBitmap);  用全局变量bmWidth和bmHeight来保存元件的宽度和高度 bmWidth=bmpInfo.bmWidth ; bmHeight=bmpInfo.bmHeight ;  CreateMyObject函数 函数声明为:CreateMyObject(Mytype type, MySubtype Subtype, CPoint point)  初始化元件 MyNode* pNode=new MyNode; pNode->type =type; pNode->Subtype =Subtype; pNode->input1 =0; pNode->input2 =0; pNode->output1 =0; pNode->output2 =0; pNode->Orgpoint =point; pNode->width =bmWidth; pNode->height =bmHeight; pNode->input1value =0; pNode->input2value =0; pNode->output1value =0; pNode->inputs =0;  如果创建的元件为输入结点,则要创建并输入结点前的序号,这里 采用一个全局数组CArray numpoint来记录结点前序号。 if(Subtype==Input) { //当创建Input时加入点到numpoint数组中 numpoint.Add (CPoint(point.x-15,point.y)); pNode->number =numpoint.GetSize (); //创建时重绘序号 redrawnum(); } 而redrawnum()函数就是将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重绘。  最后将元件加入到全局链表CList MyList中。 MyList.AddTail (pNode);  鼠标连接元件模块 鼠标连接元件模块分为三个过程模块:鼠标移动模块,鼠标按下模块,鼠标抬起模块。  鼠标移动模块 其算法如图6 图6 代码如下: void CMyView::OnMouseMove(UINT nFlags, CPoint point) { // TODO: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/or call default //此时必然是非图状态,所以status==NONE; if(Status==NONE) { //当前点在某个物件上吗? 并且 //当前点在该物件触点上吗? if(IsPointInObject(point) && IsPointInPut(point)) { //全局变量pNodeNow是在IsPointInObject()这个函数里面记录的 //circlepoint和put是在IsInInput1() IsInInput2() IsInOutput1() //这三个函数中记录的 //判断此时触点时否己连接非常重要 if(IsPutLinked()) { //如果此时触点己连接,则退出 return; } //此时鼠标移进触点 //当前是连接态吗? if(IsLink) { //连接态图 LinkStatusDraw(point); } //开启圆圈态 IsDrawCircle=TRUE; //圆圈 DrawMyCircle(); } else//此时鼠标移出触点 { //如果此时已圆圈,则要擦除圆圈 if(IsDrawCircle==TRUE) { EraserMyCircle(); //关闭圆圈状态 IsDrawCircle=FALSE; //重绘连接线 moveoutredrawline(); //重绘圆圈所在的那个物件,因为擦除圆圈的时候可能擦除了部分物件 //------------------- redrawMyObject(pNodeNow); //如果此时是连接状态,连接态图 } if(IsLink) { //连接态图 LinkStatusDraw(point); } } } CView::OnMouseMove(nFlags, point); }  两个关键状态:可连接态IsDrawCircle和正在连接态IsLink  可连接态IsDrawCircle 当且仅当鼠标移动到某个元件上的某个尚未连接的触点上,才开启可连接态IsDrawCircle。之所以取名IsDrawCircle是因为此时会在鼠标停留的尚未连接的触点上一个黑色小圆圈。 当鼠标移动离开触点,可连接态IsDrawCircle关闭。  正在连接态IsLink 当鼠标按下(见图5)并且此时可连接态IsDrawCircle开启(为TRUE)时正在连接态IsLink开启。  判断当前点是否在某个元件函数:IsPointInObject() 其算法如图7 图7  判断当前点是否在该元件触点上函数:IsPointInPut() 其算法如图8 图8 与门与其它5个门有所不同,与门只有一个输入端,所以要分开来判断 对于输入结点,则判断当前点是否在第一个输出端触点。 对于输出结点,则判断当前点是否在第一个输入端触点。 输入结点和输出结点的这样判断,一眼看上去似乎反了,但实际上有利于整个程序的编写。可以简单地这样分类:总共只有两种端,一种输入,一种输出。 这样,我们就可以将判断触点分为三个函数: IsInInput1() IsInInput2() IsInOutput1() 拿IsInInput1()来分析: centerpoint=GetCirclePoint(Input_1); if(IsInArea(point)) { //说明此时就在触点Input_1,用全局变量put记录下来 put=Input_1; //如果当前点在,则要保存触点中心点 circlepoint=centerpoint; return TRUE; } else { //如果移出触点,肯定不要再保存中心点 return FALSE; } 首先,调用函数GetCirclePoint()来取得当前触点的中心点。然后调用IsInArea(point)函数来判断当前点point是否在以当前触点中心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内。如果是,则用一个全局枚举变量put来记录来前触点是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中哪一个。 我们看这个枚举类型: enum Myput { Input_1, Input_2, Output_1 }; 接下来用一个全局变量circlepoint来记录当前触点中心点。再返回真。 如果当前点不在以当前触点中心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内,则返回假。这时千万不能记录当前触点中心点。这点不注意会出大错。  判断当前触点是否已连接函数:IsPutLinked() BOOL CMyView::IsPutLinked() { switch(put) { case Input_1: if(pNodeNow->input1 !=0) return TRUE; break; case Input_2: if(pNodeNow->input2 !=0) return TRUE; break; case Output_1: if(pNodeNow->output1 !=0) return TRUE; } return FALSE; } 这里根据全局变量put的类型和全局变量pNodeNow所指向的元件, 就可以判断当前元件的当前触点是否已连接。如果连接相应指针不为0。返回真,否则返回假。  连接态图函数:LinkStatusDraw() void CMyView::LinkStatusDraw(CPoint point) { CClientDC clientDC(this); CPen whitepen(PS_SOLID,1,RGB(255,255,255)); CPen* pOldPen; pOldPen=clientDC.SelectObject (&whitepen); clientDC.MoveTo (startpoint); clientDC.LineTo (lastpoint); clientDC.SelectObject (pOldPen); CPen redpen(PS_DOT ,1,RGB(255,0,0)); pOldPen=clientDC.SelectObject (&redpen); clientDC.MoveTo (startpoint); clientDC.LineTo (point); clientDC.SelectObject (pOldPen); lastpoint=point; //重绘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 redrawnum(); //重绘连接线 LinkLineRedraw(startpoint,point); //重绘物件 lineRedraw(startpoint,point); } 这里,startpoint是鼠标按下开始连接时起始元件触点中心点坐 标,lastpoint是上一次鼠标移动所停留的点。为了实在连接时鼠标移动 的动效果,我们要先擦除上一次移动线(用白笔),然后再从startpoint到当前点point线。移动时由于不信的擦除,可能将先前已的元件,输入结点前的序号,和已经连接好的线擦除。于是我们需要重绘。 重绘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 redrawnum(); void CMyView::redrawnum() { CClientDC dc(this); char buffer[20]; CPoint point; //重绘所有Input前的序号 for(int i=0;i numpoint; 而数组的下标加1就为序号。 所以每次重绘为了方便,将所有序号都重绘。 重绘连接线 void CMyView::LinkLineRedraw(CPoint startpoint, CPoint point) { //将起点startpoint到终点point扩充成一个矩形drawrect CRect drawrect(startpoint,point); //rect用于产生连接线最大矩形 CRect rect; //rectInter用于计算两个矩形的相交区域 CRect rectInter; //point1和point2用于产生连接线最大矩形 CPoint point1; CPoint point2; drawrect.NormalizeRect (); drawrect.InflateRect (1,1); //遍历MyPointList链表 POSITION pos=MyPointList.GetHeadPosition (); while(pos!=0) { //pPointArray用于指向点数组对象首址 CArray* pPointArray=MyPointList.GetNext (pos); point1=pPointArray->GetAt (0); switch(pPointArray->GetSize ()) { //分两种情况 :2个点和4,5个点的情况 case 2: //2个点时 point2=pPointArray->GetAt (1); break; default: //4,5个点时 point2=pPointArray->GetAt (3); } //用point1和point2设置矩形rect rect.left =point1.x ; rect.top =point1.y; rect.right =point2.x; rect.bottom =point2.y; rect.NormalizeRect (); rect.InflateRect (1,1); //如果两个矩形相交,则要重绘 if(rectInter.IntersectRect (&drawrect,&rect)) { DrawLinkLine(pPointArray); } } } 主要的算法思想是:将起点startpoint到当前点point扩充成一个矩形drawrect,然后遍历连接线链表,将每根连接线扩充成一个矩形rect,再判断这两个矩形是否相交,若相交,则需要重绘这根连接线。 连接线链表声明如下: CList*,CArray*> MyPointList; 链表中每个结点是一个数组对象的地址,而这个数组中每个元素是一个点。这样一个数组就表示了一根连接线,而一个链表可以遍历所以连接线。  提示连接的小圆圈函数:DrawMyCircle() void CMyView::DrawMyCircle() { //此时全局变量circlepoint记录了要圆圈的 //而pNodeNow指向了当前的物件 //将物件坐标中的circlepoint转换成VIEW中的坐标 int x,y; 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CClientDC dc(this); //创建一个黑色的刷 CBrush brush(RGB(0,0,0)); //创建指针pOldBrush用于保存原来的刷 CBrush* pOldBrush; //将黑色的刷选进设备装置DC,并用pOldBrush保存原来的刷 pOldBrush=dc.SelectObject (&brush); //一个圆圈,圆心是(x,y) //半径是4 dc.Ellipse (x-4,y-4,x+4,y+4); //将原来的刷选回 dc.SelectObject (pOldBrush); } 由于全局变量circlepoint保存的是元件内部的相对坐标,需要将它 转换成视图中的坐标 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以上两句完成坐标的转换。 然后以(x,y)为圆心,4为半径,一个黑色小圆圈 dc.Ellipse (x-4,y-4,x+4,y+4)  擦除小圆圈函数:EraserMyCircle() void CMyView::EraserMyCircle() { int x,y; 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CClientDC dc(this); CPen whitepen(PS_SOLID,1,RGB(255,255,255)); CPen* pOldPen; pOldPen=dc.SelectObject (&whitepen); dc.Ellipse (x-4,y-4,x+4,y+4); dc.SelectObject (pOldPen); } 与小圆圈不同的是,擦除时要选择白色的笔和白色的刷(默认) CPen whitepen(PS_SOLID,1,RGB(255,255,255)); CPen* pOldPen; pOldPen=dc.SelectObject (&whitepen); 以上3句选择白色的笔。  鼠标移开触点重绘连接线函数:moveoutredrawline() 为什么需要这个函数,原因是在鼠标称出触点后,此时要擦除刚才 的小圆圈,而如果此时已经生成了连接线,则会擦除掉连接线的一小部分。于是需要这个函数。 void CMyView::moveoutredrawline() { int x,y; 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CPoint point1; CPoint point2; point1.x=x-4; point1.y=y-4; point2.x=x+4; point2.y=y+4; LinkLineRedraw(point1,point2); } 此时pNodeNow指向刚擦除小圆圈的元件,而circlepoint则记录着 触点中心。于是只要将以ciclepoint为中心的半径为4的矩形的左上角点和右下角点为参数调用LinkLineRedraw即可。  重绘元件函数redrawMyObject() void CMyView::redrawMyObject(MyNode* pNode) { switch(pNode->Subtype ) { case ANDGate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 ,IDB_ANDGATE); break; case ORGate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ORGATE); break; case NOTGate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NOTGATE); break; case NORGate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NORGATE); break; case NANDGate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NANDGATE); break; case XORGate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XORGATE); break; case Input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NODEINPUT); break; case Output: DrawObject(pNode->Orgpoint,IDB_NODEOUTPUT); break; } } 该函数参数为指向元件的指针,用于重绘所指向的元件。  鼠标按下模块 如图5 图5 前面已经分析了放置元件状态,现在看连接元件状态中的判断: “当前点是否在某个元件未连接的触点上”其实就是判断“可连接态”IsDrawCircle是否为真。代码如下: if(IsDrawCircle)//当前点在某个元件未连接的触点上 { //全局变量IsLink表示开始连接状态 IsLink=TRUE; //全局变量pNodeStart记录当前物件 pNodeStart=pNodeNow; //全局变量startpoint记录当前触点中心坐标(注,此时要进行坐标转换 startpoint.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startpoint.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//全局变量startput记录当前触点类别:Input_1,Input_2,Output_1; startput=put; //lastpoint用于鼠标移动时擦除线效果 lastpoint=startpoint; } 进行连接初始化:首先开启开始连接状态 IsLink=TRUE; 然后用全局变量pNodeStart指向当前元件 pNodeStart=pNodeNow 全局变量startpoint记录当前触点中心坐标(这时要进行坐标的转换) startpoint.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startpoint.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全局变量startput记录当前触点类别 startput=put; 最后lastpoint用于鼠标移动时擦除线效果 lastpoint=startpoint;  鼠标抬起模块 其算法如图9 图9 代码如下: void CMyView::OnLButtonUp(UINT nFlags, CPoint point) { // TODO: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/or call default if(IsLink) { //首先擦除从startpoint到point CClientDC clientDC(this); CClientDC* pDC=&clientDC; CPen whitepen(PS_SOLID,1,RGB(255,255,255)); CPen* pOldPen; pOldPen=clientDC.SelectObject (&whitepen); clientDC.MoveTo (startpoint); clientDC.LineTo (point); clientDC.SelectObject (pOldPen); //重绘所有输入结点前的序号 redrawnum(); //重绘连接线 LinkLineRedraw(startpoint,point); //重绘物件 lineRedraw(startpoint,point); if(IsDrawCircle) { //用全局变量pNodeCurrent记录终点连接的物体 pNodeCurrent=pNodeNow; //用全局变量currentput记录终点连接的触点 currentput=put; //用全局变量currentpoint记录终点触点的中心坐标 currentpoint.x=pNodeNow->Orgpoint .x +circlepoint.x; currentpoint.y=pNodeNow->Orgpoint .y +circlepoint.y; //IsTwoObjectsCanLink()函数判断两个物件是否能连接 if(IsTwoObjectsCanLink()) { //先擦除圆圈 //EraserMyCircle();没有必要,只要鼠标移开时重绘连接线就可 //开始两个物件的图连接 LineLink(); //开始真正连接:指针连接 RealLink(); } } //关闭连接状态: IsLink=FALSE; } CView::OnLButtonUp(nFlags, point); }  判断两个元件是否可以连接 BOOL CMyView::IsTwoObjectsCanLink() { //判断两个物件是否能连接 //这两个物件分别由pNodeStart和pNodeCurrent指向 //两个触点分别由startput和currentput标识 //若所指同一物件 if(pNodeStart==pNodeCurrent) { MessageBox("连接错误!自身物件不能相互连接"); return FALSE; } //输出直接结输出 if(startput==Output_1 && currentput==Output_1) { MessageBox("连接错误!输出端不能相互连接"); return FALSE; } //输入直接连接输入 if( (startput==Input_1 || startput==Input_2) && (currentput==Input_1||currentput==Input_2) ) { MessageBox("连接错误!输入端不能相互连接"); return FALSE; } //循环连接 if( (startput==Output_1) &&(currentput==Input_1||currentput==Input_2) ) { if(pNodeCurrent->output1 ==pNodeStart) { MessageBox("连接错误!不能循环连接"); return FALSE; } } if( (startput==Input_1||startput==Input_2) &&(currentput==Output_1) ) { if(pNodeStart->output1 ==pNodeCurrent) { MessageBox("连接错误!不能循环连接"); return FALSE; } } //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发生,表示可以连接 return TRUE; } 用图来表示上述几种错误: 同一元件不能连接 图10 输出端不能连接输出端 图11 输入端不能连接输入端 图12 两个元件不能循环连接 图13  两个元件的图连接:LineLink() 该函数调用了recordLine() 代码如下: void CMyView::recordLine () { //记录两个物件之间的连接线经过的关键点 //先动态生成一个数组CArray之对象 //记录下连接线的关键点,然后将这个数组对象之地址加入到 //CList*,CArray*> MyPointList中 int x0,y0,x1,y1,delta_x,delta_y; //(x0,y0)用于记录输出端起始点坐标 //(x1,y1)用于记录输入端终点坐标 //delta_x,delta_y用于记录x和y的偏移量 //一定是从输出端向输入端线 if(startput==Output_1) { x0=startpoint.x; y0=startpoint.y; x1=currentpoint.x; y1=currentpoint.y; } else { x1=startpoint.x; y1=startpoint.y; x0=currentpoint.x; y0=currentpoint.y; } delta_x=5; //动态生成数组对象 CArray* pPointArray=new CArray; //根据点的位置分为三种情况:2个点,4个点,5个点 if(x0Add (CPoint(x0,y0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1,y1)); } else { //4个点情况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0,y0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0+delta_x,y0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0+delta_x,y1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1,y1)); } } else if(x0==x1) { //两个点情况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0,y0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1,y1)); } else //x0>x1 { //5个点情况 if(y0Add (CPoint(x0,y0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0,y0+delta_y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1-delta_x,y0+delta_y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1-delta_x,y1)); pPointArray->Add (CPoint(x1,y1)); } //加入当前数组对象地址到MyPointList MyPointList.AddTail (pPointArray); //用数组中的点线 DrawLinkLine(pPointArray); } 首先保证从输出端向输入端线,这样可以统一线操作。 然后动态生成数组: CArray* pPointArray=new CArray; 用指针pPointArray指向该数组,用于存储连接线的关键点。 连接线根据位置总共有三种线型,如下图所示: (1)两个关键点的连接线: 图14 (2)4个关键点的连接线 图15 (3)5个关键点的连接线 图16  两个元件的指针连接:RealLink(); 其代码如下: void CMyView::RealLink() { //一定是输入连接输出 或 输出连接输入 if(startput==Input_1||startput==Input_2) { //输入连接输出 if(startput==Input_1) { pNodeStart->input1 =pNodeCurrent; } else { pNodeStart->input2 =pNodeCurrent; } pNodeCurrent->output1 =pNodeStart; } else//startput==Output_1 { //输出连接输入 pNodeStart->output1 =pNodeCurrent; if(currentput==Input_1) { pNodeCurrent->input1 =pNodeStart; } else { pNodeCurrent->input2 =pNodeStart; } } } 指针连接只有两种情况:输入连接输出和输出连接输入。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输入端连接输出端 图17 输出端连接输入端 图18  元件库模块 代码如下: UINT CMyView::gatefunction(MyNode *pNode) { UINT result; switch(pNode->Subtype ) { case ANDGate: result=pNode->input1value & pNode->input2value ; break; case ORGate: result=pNode->input1value | pNode->input2value ; break; case NOTGate: result=pNode->input1value ; result=1-result; break; case NORGate: result=pNode->input1value | pNode->input2value ; result=1-result; break; case NANDGate: result=pNode->input1value & pNode->input2value ; result=1-result; break; case XORGate: result=pNode->input1value ^ pNode->input2value ; } return result; } 这里pNode是指向当前元件的指针,根据当前元件的类型,及当前元件的输入端的值input1value和input2value(注:非门只有一个输入端)来返回元件的输出端的值。 各个门真值表如下表所示: (1)与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表1 (2)或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表2 (3)非门 输入端 输出端 0 1 1 0 表3 (4)与非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表4 (5)或非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表5 (6)异或门 输入端1 输入端2 输出端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表6  计算结果(仿真)模块 仿真模块在整个仿真器中占有最重要的作用。 当在视图窗体上放置元件,连接元件后。接下工具栏开始按钮 开始计算结果,进行仿真。 其主要算法如图19 图19 代码如下: void CMyView::OnBegin() { //开始计算,输出真值表 // TODO: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//判断是否能够连接 if(CalculateResult()==-1) { MessageBox("连接线路失败!请检查线路"); } else { //可以连接 //调用函数计算 beginCalculate(); //生成对话框对象 CMyDialog MyDialog; MyDialog.DoModal (); } } 其中判断线路是否正确调用了CalculateResult(),这是仿真中最重要的函数。它的返回值是最终输出结点的值。如果返回-1,说明线路有误。其具体的算法如图20: CalculateResult() 图20 代码如下: int CMyView::CalculateResult() { //用于从输入端开始计算输出端结果 //遍历所有输入结点 MyNode* pNode; MyNode* pNodeNext; POSITION pos=MyList.GetHeadPosition (); while(pos!=0) { pNode=MyList.GetNext (pos); //判断当前结点是否是输入结点 if(pNode->Subtype ==Input) { for(;;) { //判断当前的输入结点的输出端指向的结点是否为空 //如果为空,表示连接失败 if(pNode->output1 ==0) { //连接失败,返回-1 return -1; } //否则不为空 //输出到它指向结点的输入端 //此时要判断输入到哪个输入端:input1 OR input2; pNodeNext=pNode->output1 ; if(pNodeNext->input1 ==pNode) { //如果是输入到input1 pNodeNext->input1value =pNode->output1value ; //输入的值++,如果到了2,就可以计算进位了 pNodeNext->inputs ++; } else { //如果是输入到input2 pNodeNext->input2value =pNode->output1value ; pNodeNext->inputs ++; } //指针跳向下一个结点 pNode=pNodeNext; //判断此时是否是输出结点,如果是返回输出结点的值input1value; if(pNode->Subtype ==Output) { return pNode->input1value ; } //判断是否可以进位,对于非门,只要有一个输入值即可inputs==1 //对于其他门,要两个输入值inputs==2 if(pNode->Subtype==NOTGate) { //非门 if(pNode->inputs==1) { //可以进位 pNode->output1value =gatefunction(pNode); } else { //不能进位 break;//跳出for(;;) } } else { //其他门 if(pNode->inputs ==2) { pNode->output1value =gatefunction(pNode); } else { //不能进位 break;//跳出for(;;) } } //请空输入值个数inputs,以便下次计算 pNode->inputs =0; }//for(;;) }//判断当前结点是否是输入结点 }//while(pos!=0) //遍历完后若没有返回,说明连接失败 return -1; } 其算法主要思想是:遍历每一个输入结点,将输入结点的值送入到它所连接的元件的输入端,若此时该元件可以进位,则调用该元件进位函数gatefunction()计算该元件的输出端的值,再将该输出端的值送入它的下一个连接元件,再判断下一个元件能否进位,如此循环,直到输出结点。若此时不可以进位,则遍历下一个输入结点。 可以用下图来说明: 图21 假设此时输入结点遍历的顺序是1->2->3 (顺序不唯一)。假设此时1,2,3号输入结点取值0,1,0。首先将1号输入结点的值送入它所连接的或门的第一个输入端,即input1value=0。此时或门进位标志inputs= =1。于是不能进位。遍历下一个输入结点2,将2号1号输入结点的值送入它所连接的与门的第一个输入端,同样此时与门进位标志也为inputs= =1,不能进位。最后遍历到输入结点3,将值送入到与门的输入端2。由于此时有两个输入了,即与门进位标志inputs= =2,调用与门函数计算与门输出端output1value.然后将此值送入或门,同样或门进位标志inputs= =2,调用或门函数计算或门输出端值,最后送入输出结点,结束。 计算真值表:beginCalculate() 代码如下: void CMyView::beginCalculate() { //计算输入结点的个数,输出真值表 n=numpoint.GetSize (); //计算要进行循环的次数 int i; x=1; for(i=1;i<=n;i++) { x=x*2; } //动态生成x个字符串保存真值表 //用一个字符串格式化数据 CString str; //用一个数组I[1]~I[n]记录每个输入结点值 UINT* I=new UINT[n+1]; //用数组J[1]~J[n]辅助计算 UINT* J=new UINT[n+1]; //初始化J[1]~J[n] J[1]=1; for(i=2;i<=n;i++) { J[i]=J[i-1]*2; } //进行x次循环,计算真值表 for(i=0;i>(k-1); //将输入端1~n的值加入字符串 str.Format ("%d ",I[k]); // //连接起来 strs[i]=strs[i]+str; } //给输入结点1~n初始化值 POSITION pos=MyList.GetHeadPosition (); MyNode* pNode; while(pos!=0) { pNode=MyList.GetNext (pos); //如果结点是输入结点 if(pNode->Subtype ==Input) { //结点中的pNode->number 记录了结点序号 //给结点初始化值 pNode->output1value =I[pNode->number ]; } } //调用函数计算,将计算结果保存 int result=CalculateResult(); //生成字符串以便输出 str.Format ("%10d",result); strs[i]+=str; } } 代码分析: (1) 首先得到输入结点的个数:n=numpoint.GetSize (); 这里numpoint是记录输入结点前序号位置点的数组,而有多少个这样的点,就有多少个输入结点。 (2)然后计算真值表的行数,因为有n个输入结点,真值表就有2^n行。 x=1; for(i=1;i<=n;i++) { x=x*2; } 这里我们用x来保存真值表的行数。 (3)产生所有的输入结点值的组合。 如果有3个输入结点,它的所有组合如下表 输入3 输入2 输入1 i 0 0 0 0 0 0 1 1 0 1 0 2 0 1 1 3 1 0 0 4 1 0 1 5 1 1 0 6 1 1 1 7 我们可以从表的第四列看出可以用数字i从0到x-1来分解出这些组合。 例如:当i为2时,它在内存中最后3位为:010。 此时 输入3=010 & 100=000,再右移2位即可得到0。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:输入1 & 001 再右移0位 输入2 & 010 再右移1位 输入1 & 100 再右移2位 我们用一个数组J[1]~J[n]来记录相与的数字。为1,2,4,......,2^(n-1) 初始化J[1]~J[n] J[1]=1; for(i=2;i<=n;i++) { J[i]=J[i-1]*2; } 用I[1]~I[n]记录输入1~输入n 产生一行输入值: strs.Add (CString()); for(int k=1;k<=n;k++) { I[k]=i & J[k]; //向右移位 I[k]=I[k]>>(k-1); //将输入端1~n的值加入字符串 str.Format ("%d ",I[k]); // //连接起来 strs[i]=strs[i]+str; } 给输入结点1~n初始化值 POSITION pos=MyList.GetHeadPosition (); MyNode* pNode; while(pos!=0) { pNode=MyList.GetNext (pos); //如果结点是输入结点 if(pNode->Subtype ==Input) { //结点中的pNode->number 记录了结点序号 //给结点初始化值 pNode->output1value =I[pNode->number ]; } } 调用函数计算,将计算结果保存 int result=CalculateResult(); 最后生成字符串以便输出 str.Format ("%10d",result); strs[i]+=str; 完成以上操作后,生成一个对话框,然后将字符串数组strs[]加入到列表框内。最终输出整个真值表。 参考文献: 1 Electronics Workbench 5.0 1992-1996 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Ltd 2 MSDN Libary July 2000 Microsoft
天正建筑TS4.4以来的改进内容(2013.8.1.): 重要改进: 1.[指向索引][剖切索引]修改:避开天正建筑打开时文字跑位问题。对话框增加“图取”按钮。垂直再向左、右时,可以按最短方式标。水平引线不转折时,自动定位在指向点,确保最终指向点不移位;同时删除了无意义的短线。UCS不在世界坐标且没有注释文字时会错。 2.[注标高]修改:“F-选项”框中增加自动楼层编号的选项。附加文字标注的对话框中,“文字标注图层选择”改为虚显。 3.[消除重线]改错:由于核心函数的排序程序对表长度的限制,当一组同线数量多到一定值时,就会出现ACAD崩溃的情况。本次修改将这个数量值增加将近一倍(因为这个数量已到达该算法的极限)。 4.[单词缩放][单词旋转]修改:增加“J-设基点”选项;可以统一设置旋转、放缩的基点;如果不设置还是文字、属性的的对齐点作为基点。由“{A}拾取”改成“{S}拾取”;为了躲避对“ALL”的影响。改错:处理有些MTEXT会出错中断。 5.[图元过滤]改错:参数勾选“属性、尺寸改值”会导致多种图元混选时出错。修改:选择范围时只选取当前空间的图元(R14除外)。增加过滤选项“增加相关组图元”;在选取样板图元时临时关闭组开关。解决了按文字内容过滤时,选择了带通配符的文字作为特征图元的正确过滤问题。 6.[搜索边界]修改:支持Xline和Ray。 7.[改块颜色]修改:增加拾取图块改名功能。 8.[面积测量]改错:“S选Pline->A面积和”里面的周长没有累加。当使用选项“A加/E减/X乘/D除”时,如果选择了不带数字的文字,程序就会出错中断。修改:在“S选Pline”选项中增加“G分图层统计”选项;可以在命令行显示各图层线的面积和。 9.改错:屏幕左下角显示的内涵比例,切换到图纸空间有时不对。 10.[定义视口]改错:ACAD2010及以上版本,当模型图经过UCS旋转,一个图纸插入第二个视口时,视口内视图倾斜。修改:支持图纸空间坐标旋转的情况。 11.[定异型窗]修改:凸高默认值由400改成600。飘窗、元宝窗和弧形窗增加“窗护栏”选项。 12.[换平面窗]修改:“{S}图上选型”支持人防门。 13.[移动复制]修改:按热键时将热键字符显示在命令行。支持输入距离值的移动、复制。连续复制时,基点由始终不变,改成上一个复制点自动变成下一个基点。 14.[图层恢复]修改:改变从前一次记录只可以恢复一次的方式,改成可多次恢复图层记录。 一般改进: 1.[标高编辑]修改:左右翻转总图标高时,不再对文字做回翻调整。增加“R-旋转”选项。改错:执行“R-旋转”之后,如不退出再次执行“R-旋转”则不成功。改正了翻转时多文字的位置错位的问题。 2.[矩形剪裁][多边剪裁]改错:改正轴线Z轴不为0时,轴线不能剪断的问题。 3.[编排序号]修改:在“A 单词编号”选项中,如拾取的单词所在层锁定,则命令行提示用户重新拾取。程序原不考虑锁定限制。 4.[层填图案]改错:ACAD2010及以上版本填充“图案库”中的“涂黑”出错。在ACAD2011及以上版本,当填充失败时,可能会误将图上某一图元的层改名成“公共填充”层。修改:绘制图案的程序里面有改变系统变量snapbase的操作;在ACAD2006及以上版本,改成改变系统变量hporigin;当执行该操作时,将其坐标的百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取零。 5.[图库编辑]修改:进入“放大”框,当光标在图名编辑框时,按“前一个”或“下一个”,光标就仍然保持在图名编辑框。改错:当一个目录下的图少于4个时,“前一个”和“下一个”变虚不能恢复。退出放大框时,图名会变成最后退出框的图名,而当前图的光标还在进入放大框之前的位置。 6.图库修改:将平面空洞块的一侧一根0长度线,改为两侧各一根。改错:改正放大框翻页后按[OK]不能正确选择的问题。 7.图库->平面门增加:新加一种“带百叶回风口的门”。 8.图库->平面洁具与厨具增加:新加四种洁具“洗手盆500x400”、“带水箱坐便器500x700”、“蹲便器500x800”和“小便器400x400”。 9.图库->平面洁具与厨具修改:增加“洗涤单池600x600”,修改“洗涤双池600x900”。 10.[改尺寸值]修改:其中“A注楼梯踏步”选项,等号后面的值由具体数字改成实际长度(即改为“<>”)。 11.[剖视符号][平面生剖]修改:剖视示意线由虚改实,这样中途ZOOM就不会让线消失。 12.[平面生剖]改错:避免在完全没有取到平面图时出错,并且在这种情况出命令行提示。 13.[断面符号]修改:剖视示意线由虚改实,这样中途ZOOM就不会让线消失。增加了剖断红线的停留。 14.[手工散水]修改:在点取偏移方向时增加默认“退出”。 15.[定义柱墙]改错:(2012.9.14)改图案带出来的错误。当UCS不在世界坐标系时,处理图案会跑位。修改:增加支持面域。 16.门窗插入改错:改正虚线墙上插门窗有时不成功的情况。修改:“S选已有门窗”增加支持洁具门窗。 17.[柱子插入][柱子修改]修改:对话框初始状态,焦点落在“柱宽”。“柱宽”、“柱高”和“直径”的输入框,改成不允许输入小于或等于0的数。改错:切换方柱、圆柱时出错(2012.10.29改出的错误)。 18.[多边剪裁]修改:剪裁框线由虚改实,这样中途ZOOM就不会让线消失。改错:剖断线的参数提示“出头比例”有误。 19.[图块输出]修改:在插入动态块时,purge掉其外包块。 20.[自然土壤][素土夯实]修改:由单段绘制改成多段绘制。 21.[自然土壤]修改:增加后置显示处理。 22.[图案擦除]改错:线图案由组改成插入块后,该命令一直没有修改,导致无法擦除线图案。 23.[柱子移动]改错:消除因中途退出造成的要移动柱子亮显不能恢复问题。修改:拖动柱子边框之前,增加“柱宽、柱高”的显示。 24.[墙线移动]改错:处理两点直线门窗和人防门有错误。 25.[文字对齐]改错:处理Mtext时对齐点的修改不准确,造成“L”、“M”、“R”三种对齐方式的默认垂直位置不一定对。 26.[层填图案][换平面窗]修改:将对话框的默认焦点落在“确定”上。 27.[初始设置]改错:“导入、导出”的CFG数据里面少了[造门窗表]的三项。“导入”后,初始设置对话框的选项没有恢复。取消勾选“字高小于15”后,“文字高”中“引出、做法”值不对。“文字高(0按标注字高)”中“面积”与[面积测量]中不一致。 28.[楼板方洞]改错:解决“D-取已有矩形”绘制时容易出错的问题。UCS变化导致错。修改:由LINE改成PLINE,并且取消“组”。 29.[单词旋转]改错:遇到Mtext属性有可能不工作。 30.[尺寸平移][尺寸纵移]修改:过滤锁定层的尺寸线。 31.[写表文字][行列输入]修改:字高默认值由普通文字字高,改为采用表格文字字高。 32.[多轴变号]改错:改正完全重新编号时有可能忽略一部分轴线的情况。 33.[手工散水][自动散水]修改:在程序结束后还可以用P选择集选取。。 34.[做块处理]修改:对取到的要作为块基点的型心位置做取整处理;这是为了避免因为归整图形导致块移位。 35.[单轴变号]改错:不同方向镜像后的轴号,以及普通轴号与分轴号之间的转换,需要做不同的处理(原只有一部分情况处理正确)。 36.尺寸标注改错:dimstyle设置的系统变量"dimasz"由100改成150;相关图块_dimx01、_dimx02和_dimx03也相应做了修改。 37.[调整宽高]修改:增加“A-原地缩放”选项,用于对每个插入块分别做以其插入点为基点的放缩。增加锁定层过滤。其中“A-原地缩放”的默认比例改成本图记忆。 38.[整理图形]修改:“归整图形”处理时,插入块取消对XYZ比例的归整。 39.[增加轴线]修改:拾取样板轴线时过滤锁定层。 40.[轴号外偏]改错:过滤锁定层补充修改(原只改了第一问,忽略了第二问)。 41.[划分网格]修改:增加一项数据输入——网格线两端各缩短的长度。 42.[划分网格][划分区格]修改:增加锁定层过滤。 43.[线墙](平面、剖面)[双线绘制][道路绘制]修改:增加当前绘制层和颜色的提示。 44.[当前墙层]改错:当墙层已经存在时,墙层颜色以实际颜色为准。 45.[门窗移动]改错:当移动前门窗一侧与移动后的门窗另一侧刚好重合时会出错。 46.[图元改层][当前图层]修改:“指定目标图层”对话框增加默认值的本图记忆。 47.[图元改层]修改:增加“D-当前层”选项,可以将所选图元改成当前层;命令结束时,命令行提示有多少图元(属性)更改图层到哪一层(是否当前层)。 48.[图层过滤]改错:“图层拾取”时亮显;“定义成组”勾选在图中拾取图层后会丢失;层列表颜色按各层的实际颜色。 49.[加粗线段][线型变比][虚实变换][交点打断]修改:增加锁定层过滤。 50.[尺寸避让]改错:出现该命令修改设置,其他命令出现不一致的情况。 51.多文档标签修改:右键菜单增加“打开文档目录”选项。改错:解决全部关闭图档其中有新图时,会再次打开新图的问题。 52.[防水层]改错:由线改成块后应该生成在“公共填充”层。 53.[门窗名称][换平面窗]修改:“用门窗名称选取”选项中选取全部门窗的范围,由全图改为当前空间。 54.[做法标注]修改:自动换行距离系数由1改成0.8。改错:导出CSV文件时中文被略去(一个从ACAD2007就开始出现的BUG)。 55.[多线编辑]改错:“A-优化”当首末端有重合点,且在可优化的直线上时,程序不能一次全部完成优化。 56.[剖切索引]改错:当最后的引线拖到点取的转折点相反的方向时,剖断粗线的方向会错。点取剖视方向时退出,方向箭头会留在屏幕上。 57.[多用擦除]修改:程序结束时,增加擦除图元数量的命令行提示。 58.[尺寸合并]改错:直接回车退出会出现nil。 59.[两点尺寸]修改:回车“拾取尺寸线”,被拾取的尺寸线亮显。 60.[单词缩放]改错:“J-设基点”选项在单词非水平时出错。 61.[中心插窗][中心插门][中心高窗]改错:当插“A连续门/D等分窗”输入门窗宽带时,不再允许选择“S选已有门窗/F两点定中/G满墙宽”选项。 62.[指向索引][剖切索引][引出标注][做法标注][文字图名][注标高]修改:将标高标注线的尾部点X值取整。 63.[引出标注]改错:对话框中“图中取词W...”改成“图中取词W <”。 64.[自动排版]改错:其中“N合成一行”出现合成后的文字位置不确定。 65.[移双线墙][墙线移动][改变墙厚][整体移墙]修改:门口线由只能在“口线”层,改成可以在“口线、门窗、地面”层。 66.[墙线移动][移双线墙]修改:当门口线的Z坐标不为0时不成功。 67.[移双线墙]改错:当一个门的门口线超过一条时不成功。 68.[改变墙厚]改错:极少数情况门口线没有移动。 69.[楼板方洞][楼板圆洞]改错:点取插入位置时退出,会留下暂时不可见的洞口。 70.[墙线修补]改错:消除对接单墙线时产生的零长度线;同时该情况不再作为不等长墙垛出提示。 71.[墙端封口][墙线修补]修改:做长短墙线封口时,“长、短、中”选择的默认值,由不记忆改成本图记忆。 72.[墙生轴网]修改:使生成的轴网可以用“P”选择集取得。 73.鼠标右键菜单修改:鼠标右键(同时按住Shift)弹出菜单,原使用了很旧的菜单,有缺项;现改成比较新,无缺项。 74.[轴网标注][逐点轴标]修改:将第一道尺寸线到轴号圈边缘的距离由600改成800。 75.[轴网标注](剖面)修改:将第一道尺寸线到轴号圈边缘的距离由400改成800。 76.[连接线段]修改:增加一种连接方式,可以将不闭合的Pline线首尾连接。选择集取连接的线段时,增加锁定层过滤。 77.[加剖断线]改错:当不选“按当前比例自动调整”且内涵比例不是1:100时,双线遮挡剖断的位置不在正中。
VC之美化界面篇 作者:白乔 链接:http://vcer.net/1046595482643.html 本文专题讨论VC中的界面美化,适用于具有中等VC水平的读者。读者最好具有以下VC基础: 1. 大致了解MFC框架的基本运作原理; 2. 熟悉Windows消息机制,熟悉MFC的消息映射和反射机制; 3. 熟悉OOP理论和技术;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开发经验,并结合简单的例子一一展开,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。 1 美化界面之开题篇 相信使用过《金山毒霸》、《瑞星杀毒》软件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它们的精美界面: 图1 瑞星杀毒软件的精美界面 程序的功能如何如何强大是一回事,它的用户界面则是另一回事。千万不要忽视程序的用户界面,因为它是给用户最初最直接的印象,丑陋的界面、不友好的风格肯定会影响用户对软件程序的使用。 “受之以鱼,不若授之以渔”,本教程并不会向你推荐《瑞星杀毒软件》精美界面的具体实现,而只是向你推荐一些常用的美化方法。 2 美化界面之基础篇 美化界面需要先熟悉Windows下的绘图操作,并明白Windows的幕后绘图操作,才能有的放矢,知道哪些可以使用,知道哪些可以避免…… 2.1 Windows下的绘图操作 熟悉DOS的读者可能就知道:DOS下面的图形操作很方便,进入图形模式,整个屏幕就是你的了,你希望在哪个点,那个地方就会出现一个点,红的、或者黄的,随你的便。你也可以花点时间个按钮,个你自己的菜单,等等…… Windows本身就是图形界面,所以Windows下面的绘图操作功能更丰富、简单。要了解Windows下的绘图操作,要实现Windows界面的美化,就必须了解MFC封装的设备环境类和图形对象类。 2.1.1 设备环境类 Windows下的绘图操作说到底就是DC操作。DC(Device Context设备环境)对象是一个抽象的作图环境,可能是对应屏幕,也可能是对应打印机或其它。这个环境是设备无关的,所以你在对不同的设备输出时只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环境就行了,而作图方式可以完全不变。这也就是Windows的设备无关性。 MFC的CDC类封装了Windows API 中大部分的图函数。CDC的常见操作函数包括: Drawing-Attribute Functions:绘图属性操作,如:设置透明模式 Mapping Functions:映射操作 Coordinate Functions:坐标操作 Clipping Functions:剪切操作 Line-Output Functions:线操作 Simple Drawing Functions:简单绘图操作,如:绘制矩形框 Ellipse and Polygon Functions:椭圆/多边形操作 Text Functions:文字输出操作 Printer Escape Functions:打印操作 Scrolling Functions:滚动操作 *Bitmap Functions:位图操作 *Region Functions:区域操作 *Font Functions:字体操作 *Color and Color Palette Functions:颜色/调色板操作 其中,标注*项会用到相应的图形对象类,参见2.1.2内容。 2.1.2 图形对象类 设备环境不足以包含绘图功能所需的所有绘图特征,除了设备环境外, Windows还有其他一些图形对象用来储存绘图特征。这些附加的功能包括从线的宽度和颜色到文本时所用的字体。图形对象类封装了所有六个图形对象。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MFC的图形对象类: MFC类 图形对象句柄 图形对象目的 CBitmap HBITMAP 内存中的位图 CBrush HBRUSH 刷特性—填充某个图形时所使用的颜色和模式 CFont HFONT 字体特性—写文本时所使用的字体 CPalette HPALETTE 调色板颜色 CPen HPEN 笔特性—轮廓时所使用的线的粗细 CRgn HRGN 区域特性—包括定义它的点 表1 图形对象类和它们封装的句柄 使用CDC和图形对象类,在Windows里绘图还算是很简单的。观察以下的面: 图2 使用CDC绘制出的按钮 该面通过以下代码自行绘制的假按钮: BOOL CUi1View::PreCreateWindow(CREATESTRUCT& cs) { //设置背景色 //CBrush CUi1View::m_Back m_Back.CreateSolidBrush(::GetSysColor(COLOR_3DFACE)); cs.lpszClass = AfxRegisterWndClass(0, 0, m_Back, NULL); return CView::PreCreateWindow(cs); } int CUi1View::OnCreate(LPCREATESTRUCT lpCreateStruct) { if (CView::OnCreate(lpCreateStruct) == -1) return -1; //创建字体 //CFont CUi1View::m_Font m_Font.CreatePointFont(120, "Impact"); return 0; } void CUi1View::OnDraw(CDC* pDC) { //绘制按钮框架 pDC->DrawFrameControl(CRect(100, 100, 220, 160), DFC_BUTTON, DFCS_BUTTONPUSH); //输出文字 pDC->SetBkMode(TRANSPARENT); pDC->TextOut(120, 120, "Hello, CFan!"); } 呵呵,不好意思,这并不是真的Windows按钮,它只是一个假的空框子,当用户在按钮上点击鼠标时,放心,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。 2.2 Windows的幕后绘图操作 在Window中,如果所有的界面操作都由用户代码来实现,那将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。笔者曾经在DOS设计过窗口图形界面,代码上千行,但实现的界面还是很古板、难看,除了我那个对编程一窍不通的女友,没有一个人欣赏它L;而且,更要命的是,操作系统,包括别的应用程序并不认识你的界面元素,这才是真正悲哀的。认识这些界面的只有你的程序,图2中的按钮永远只是一个无用的框子。 有了Windows,一切都好办了,Windows将诸如按钮、菜单、工具栏等等这些通用界面的绘制及动作都交给了系统,程序员就不用花心思再那些按钮了,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程序的功能实现方面。 所有的标准界面元素都被Windows封装好了。Windows知道怎么你的菜单以及你的标注着“Hello, Cfan!”的按钮。当CFan某个快乐的小编(譬如:小飞)点击这个按钮的时候,Windows也明白按钮按下去的时候该有的模样,甚至,当这个友好的按钮获取焦点时,Windows也会不失时机地为它准备一个虚框…… 有利必有弊。你的不满这时候产生了:你既想使用Windows的True Button,可也嫌它的界面不够好看,譬如,你喜欢用蓝色的粗体表达你对CFan的无限情怀(正如图2那样)——人心不足,有办法吗?有的。 3 美化界面之实现篇 Windows还是给程序员留下了很多后门,通过一些途径还是可以美化界面的。本章节我们系统学习一下Windows界面美化的实现。 3.1 美化界面的途径 如何以合法的手段来达到美化界面的效果?一般美化界面的方法包括: 1. 使用MFC类的既有函数,设定界面属性; 2. 利用Windows的消息机制,截获有用的Windows的消息。通过MFC的消息映射(Message Mapping)和反射(Message Reflecting)机制,在Windows准备或者正在绘制该元素时,偷偷修改它的状态和行为,譬如:让按钮的边框为红色; 3. 利用MFC类的虚函数机制,重载有用的虚函数。在MFC框架调用该函数的时候,重新定义它的状态和行为; 一般来说,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以上的方法: 1. 在父窗口里,截获自身的或者由子元素(包括控件和菜单等元素)传递的关于界面绘制的消息; 2. 子类化子元素,或者为子元素准备一个新的类(一般来说该类必须继承于MFC封装的某个标准类,如:CButton)。在该子元素里,截获自身的或者从父窗口反射过来的关于界面绘制的消息。譬如:用户可以创建一个CXPButton类来实现具有XP风格的按钮,CXPButton继承于CButton。 对于应用程序,使用CXPButton类的途径相对于对话框窗口和普通窗口分成两种: ① 对话框窗口中,直接将原先绑定按钮的CButton类替换成CXPButton类,或者在绑定变量时直接指定Control类型为CXPButton,如图3所示: 图3 为按钮指定CXPButton类型 ②在普通窗口中,直接创建一个CXPButton类对象,然后在OnCreate()中调用CXPButton的Create方法; 以下的章节将综合地使用以上的方法,请读者朋友留心观察。 3.2 使用MFC类的既有函数 在界面美化的专题中,MFC也并非一无是处。MFC类对于界面美化也做了部分的努力,以下是一些可以使用的,参数说明略去。 CWinApp::SetDialogBkColor void SetDialogBkColor( COLORREF clrCtlBk = RGB(192, 192, 192), COLORREF clrCtlText = RGB(0, 0, 0) ); 指定对话框的背景色和文本颜色。 CListCtrl::SetBkColor CReBarCtrl::SetBkColor CStatusBarCtrl::SetBkColor CTreeCtrl::SetBkColor COLORREF SetBkColor( COLORREF clr ); 设定背景色。 CListCtrl::SetTextColor CReBarCtrl::SetTextColor CTreeCtrl::SetTextColor COLORREF SetTextColor( COLORREF clr ); 设定文本颜色。 CListCtrl::SetBkImage BOOL SetBkImage( LVBKIMAGE* plvbkImage ); BOOL SetBkImage( HBITMAP hbm, BOOL fTile = TRUE, int xOffsetPercent = 0, int yOffsetPercent = 0); BOOL SetBkImage( LPTSTR pszUrl, BOOL fTile = TRUE, int xOffsetPercent = 0, int yOffsetPercent = 0 ); 设定列表控件的背景图片。 CComboBoxEx::SetExtendedStyle CListCtrl::SetExtendedStyle CTabCtrl::SetExtendedStyle CToolBarCtrl::SetExtendedStyle DWORD SetExtendedStyle( DWORD dwExMask, DWORD dwExStyles ); 设置控件的扩展属性,例如:设置列表控件属性带有表格线。 图4是个简单应用MFC类的既有函数来改善Windows界面的例子: 图4 使用MFC类的既有函数美化界面 相关实现代码如下: BOOL CUi2App::InitInstance() { //… //设置对话框背景色和字体颜色 SetDialogBkColor(RGB(128, 192, 255), RGB(0, 0, 255)); //… } BOOL CUi2Dlg::OnInitDialog() { //… //设置列表控件属性带有表格线 DWORD NewStyle = m_List.GetExtendedStyle(); NewStyle |= LVS_EX_GRIDLINES; m_List.SetExtendedStyle(NewStyle); //设置列表控件字体颜色为红色 m_List.SetTextColor(RGB(255, 0, 0)); //填充数据 m_List.InsertColumn(0, "QQ", LVCFMT_LEFT, 100); m_List.InsertColumn(1, "昵称", LVCFMT_LEFT, 100); m_List.InsertItem(0, "5854165"); m_List.SetItemText(0, 1, "白乔"); m_List.InsertItem(1, "6823864"); m_List.SetItemText(1, 1, "Satan"); //… } 嗯,这样的界面还算不错吧? 3.3 使用Windows的消息机制 使用MFC类的既有函数来美化界面,其功能是有限的。既然Windows是通过消息机制进行通讯的,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截获一些有用的消息来美化我们的界面,以下是一些有用的Windows消息: WM_PAINT WM_ERASEBKGND WM_CTLCOLOR* WM_DRAWITEM* WM_MEASUREITEM* NM_CUSTOMDRAW* 注意,标注*的消息是子元素发送给父窗口的通知消息,其它的为窗口或者子元素自身的消息。 3.3.1 WM_PAINT WM_PAINT消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,一个窗口要重绘了,就会有一个WM_PAINT消息发送给窗口。 可以响应窗口的WM_PAINT,以更改它们的模样。WM_PAINT的映射函数原型如下: afx_msg void OnPaint(); 控件也是窗口,所以控件也有WM_PAINT消息,通过消息映射我们完全可以定义控件的界面。如图5所示: 图5 利用WM_ PAINT消息美化界面 实现代码也很简单: void CLazyStatic::OnPaint() { CPaintDC dc(this); // device context for painting //什么都不输出,仅仅一个矩形框 CRect rc; GetClientRect(&rc); dc.Rectangle(rc); } 哈哈,简单吧?不过WM_PAINT确实绝了点,它要求应用程序完成元素界面的所有绘制过程,想象一下如何出一个完整的列表控件?太烦了吧。一般来说,很少有人喜欢使用WM_PAINT,还有其它更细致的消息。 3.3.2 WM_ERASEBKGND Windows在向窗口发送WM_PAINT消息之前,总会发送一个WM_ERASEBKGND消息通知该窗口擦除背景,默认情况下,Windows将以窗口的背景色清除该窗口。 可以响应窗口(包括子元素)的WM_ERASEBKGND,以更改它们的背景。WM_ERASEBKGND的映射函数原型如下: afx_msg BOOL OnEraseBkgnd( CDC* pDC ); 返回值: 指定背景是否已清除,如果为FALSE,系统将自动清除 参数: pDC指定了绘制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环境。 图6是个简单的例子,通过OnEraseBkgnd为对话框加载了一副位图背景: 图6 利用WM_ ERASEBKGND消息美化界面 实现代码也很简单: BOOL CUi4Dlg::OnInitDialog() { //… //加载位图 //CBitmap m_Back; m_Back.LoadBitmap(IDB_BACK); //… } BOOL CUi4Dlg::OnEraseBkgnd(CDC* pDC) { CDC dc; dc.CreateCompatibleDC(pDC); dc.SelectObject(&m_Back); //获取BITMAP对象 BITMAP hb; m_Back.GetBitmap(&hb); //获取窗口大小 CRect rt; GetClientRect(&rt); //显示位图 pDC->StretchBlt(0, 0, rt.Width(), rt.Height(), &dc, 0, 0, hb.bmWidth, hb.bmHeight, SRCCOPY); return TRUE; } HBRUSH CUi4Dlg::OnCtlColor(CDC* pDC, CWnd* pWnd, UINT nCtlColor) { //设置透明背景模式 pDC->SetBkMode(TRANSPARENT); //设置背景刷子为空 return (HBRUSH)::GetStockObject(HOLLOW_BRUSH); } 同时别忘了响应OnCtlColor,否则窗口里面的控件就不透明了。OnCtlColor的内容。 3.3.3 WM_CTLCOLOR 在控件显示之前,每一个控件都会向父对话框发送一个WM_CTLCOLOR消息要求获取绘制所需要的颜色。WM_CTLCOLOR消息缺省处理函数CWnd::OnCtlColor返回一个HBRUSH类型的句柄,这样,就可以设置前景和背景文本颜色,并为控件或者对话框的非文本区域选定一个刷子。 WM_CTLCOLOR的映射函数原型如下: afx_msg HBRUSH OnCtlColor( CDC* pDC, CWnd* pWnd, UINT nCtlColor ); 返回值: 用以指定背景的刷子 参数: pDC指定了绘制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环境。 pWnd 控件指针 nCtlColor 指定控件类型,其取值如表2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CTLCOLOR_BTN 按钮控件 CTLCOLOR_DLG 对话框 CTLCOLOR_EDIT 编辑控件 CTLCOLOR_LISTBOX 列表框 CTLCOLOR_MSGBOX 消息框 CTLCOLOR_SCROLLBAR 滚动条 CTLCOLOR_STATIC 静态控件 表2 nCtlColor的类型值与含义 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,观察以下的代码: BOOL CUi5Dlg::OnInitDialog() { //… //创建字体 //CFont CUi1View::m_Font1, CUi1View::m_Font2 m_Font1.CreatePointFont(120, "Impact"); m_Font3.CreatePointFont(120, "Arial"); return TRUE; //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} HBRUSH CUi5Dlg::OnCtlColor(CDC* pDC, CWnd* pWnd, UINT nCtlColor) { HBRUSH hbr = CDialog::OnCtlColor(pDC, pWnd, nCtlColor); if(nCtlColor == CTLCOLOR_STATIC) { //区分静态控件 switch(pWnd->GetDlgCtrlID()) { case IDC_STATIC1: { pDC->SelectObject(&m_Font1); pDC->SetTextColor(RGB(0, 0, 255)); break; } case IDC_STATIC2: { pDC->SelectObject(&m_Font2); pDC->SetTextColor(RGB(255, 0, 0)); break; } } } return hbr; } 生成的界面如下: 图7 利用WM_CTLCOLOR消息美化界面 3.3.4 WM_DRAWITEM OnCtlColor只能修改元素的颜色,但不能修改元素的界面框架,WM_DRAWITEM则可以。 当一个具有Owner draw风格的元素(包括按钮、组合框、列表框和菜单等)需要显示外观时,该元素会发送一条WM_DRAWITEM消息至它的隶属窗口(Owner)。 WM_DRAWITEM的映射函数原型如下: afx_msg void OnDrawItem( int nIDCtl, LPDRAWITEMSTRUCT lpDrawItemStruct ); 参数: nIDCtl 该控件的ID,如果该元素为菜单,则nIDCtl为0 lpDrawItemStruct 指向DRAWITEMSTRUCT结构对象的指针,DRAWITEMSTRUCT的结构定义如下: typedef struct tagDRAWITEMSTRUCT { UINT CtlType; UINT CtlID; UINT itemID; UINT itemAction; UINT itemState; HWND hwndItem; HDC hDC; RECT rcItem; DWORD itemData; }DRAWITEMSTRUCT; CtlType指定了控件的类型,其取值如表3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ODT_BUTTON 按钮控件 ODT_COMBOBOX 组合框控件 ODT_LISTBOX 列表框控件 ODT_LISTVIEW 列表视图 ODT_MENU 菜单项 ODT_STATIC 静态文本控件 ODT_TAB Tab控件 表3 CtlType的类型值与含义 CtlID 指定自绘控件的ID值,该成员不适用于菜单项 itemID表示菜单项ID,也可以表示列表框或者组合框中某项的索引值。对于一个空的列表框或组合框,该成员的值为?C1。这时应用程序只绘制焦点矩形(该矩形的坐标由rcItem 成员给出)虽然此时控件中没有需要显示的项,但是绘制焦点矩形还是很有必要的,因为这样做能够提示用户该控件是否具有输入焦点。当然也可以设置itemAction 成员为合适值,使得无需绘制焦点。 itemAction 指定绘制行为,其取值为表4中所示值的一个或者多个的联合: 类型值 含义 ODA_DRAWENTIRE 当整个控件都需要被绘制时,设置该值。 ODA_FOCUS 如果控件需要在获得或失去焦点时被绘制,则设置该值。此时应该检查itemState成员,以确定控件是否具有输入焦点。 ODA_SELECT 如果控件需要在选中状态改变时被绘制,则设置该值。此时应该检查itemState 成员,以确定控件是否处于选中状态。 表4 itemAction的类型值与含义 itemState 指定了当前绘制项的状态。例如,如果菜单项应该被灰色显示,则可以指定ODS_GRAYED状态标志。其取值为表5中所示值的一个或者多个的联合: 类型值 含义 ODS_CHECKED 标记状态,仅适用于菜单项。 ODS_DEFAULT 默认状态。 ODS_DISABLED 禁止状态。 ODS_FOCUS 焦点状态。 ODS_GRAYED 灰化状态,仅适用于菜单项。 ODS_SELECTED 选中状态。 ODS_HOTLIGHT 仅适用于Windows 98/Me/Windows 2000/XP,热点状态:如果鼠标指针位于控件之上,则设置该值,这时控件会显示高亮颜色。 ODS_INACTIVE 仅适用于Windows 98/Me/Windows 2000/XP,非激活状态。 ODS_NOACCEL 仅适用于Windows 2000/XP,控件是否有快速键。 ODS_COMBOBOXEDIT 在自绘组合框控件中只绘制选择区域。 ODS_NOFOCUSRECT 仅适用于Windows 2000/XP,不绘制捕获焦点的效果。 表5 itemState的类型值与含义 hwndItem 指定了组合框、列表框和按钮等自绘控件的窗口句柄;如果自绘的对象为菜单项,则表示包含该菜单项的菜单句柄。 hDC 指定了绘制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环境。 rcItem 指定了将被绘制的矩形区域。这个矩形区域就是上面hDC的作用范围。系统会自动裁剪组合框、列表框或按钮等控件的自绘制区域以外的部分。也就是说rcItem中的坐标点(0,0)指的就是控件的左上角。但是系统不裁剪菜单项,所以在绘制菜单项的时候,必须先通过一定的换算得到该菜单项的位置,以保证绘制操作在我们希望的区域中进行。 itemData 对于菜单项,该成员的取值为由CMenu::AppendMenu、CMenu::InsertMenu、CMenu::ModifyMenu等函数传递给菜单的值。 对于列表框或这组合框,该成员的取值为由ComboBox::AddString、CComboBox::InsertString、CListBox::AddString或者CListBox::InsertString等函数传递给控件的值。 如果ctlType 的取值是ODT_BUTTON或者ODT_STATIC,itemData的取值为0。 图5是个相应的例子,它修改了按钮的界面: 图8 利用WM_DRAWITEM消息美化界面 实现代码如下: BOOL CUi6Dlg::OnInitDialog() { //… //创建字体 //CFont CUi1View::m_Font m_Font.CreatePointFont(120, "Impact"); //… } void CUi6Dlg::OnDrawItem(int nIDCtl, LPDRAWITEMSTRUCT lpDrawItemStruct) { if(nIDCtl == IDC_HELLO_CFAN) { //绘制按钮框架 UINT uStyle = DFCS_BUTTONPUSH; //是否按下去了? if (lpDrawItemStruct->itemState & ODS_SELECTED) uStyle |= DFCS_PUSHED; CDC dc; dc.Attach(lpDrawItemStruct->hDC); dc.DrawFrameControl(&lpDrawItemStruct->rcItem, DFC_BUTTON, uStyle); //输出文字 dc.SelectObject(&m_Font); dc.SetTextColor(RGB(0, 0, 255)); dc.SetBkMode(TRANSPARENT); CString sText; m_HelloCFan.GetWindowText(sText); dc.TextOut(lpDrawItemStruct->rcItem.left + 20, lpDrawItemStruct->rcItem.top + 20, sText); //是否得到焦点 if(lpDrawItemStruct->itemState & ODS_FOCUS) { //虚框 CRect rtFocus = lpDrawItemStruct->rcItem; rtFocus.DeflateRect(3, 3); dc.DrawFocusRect(&rtFocus); } return; } CDialog::OnDrawItem(nIDCtl, lpDrawItemStruct); } 别忘了标记Owner draw属性: 图9 指定按钮的Owner draw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,CWnd内部截获了WM_DRAWITEM、WM_MEASUREITEM等消息,并映射成子元素的相应虚函数的调用,如CButton::DrawItem()。所以,以上例子也可以通过派生出一个CButton的派生类,并重载该类的DrawItem()函数来实现。使用虚函数机制实现界面美化参见3.4章节。 3.3.5 WM_MEASUREITEM 仅仅WM_DRAWITEM还是不够的,对于一些特殊的控件,如ListBox,系统在发送WM_DRAWITEM消息前,还发送WM_MEASUREITEM消息,需要你设置ListBox中每个项目的高度。 WM_DRAWITEM的映射函数原型如下: afx_msg void OnMeasureItem( int nIDCtl, LPMEASUREITEMSTRUCT lpMeasureItemStruct ); nIDCtl 该控件的ID,如果该元素为菜单,则nIDCtl为0 lpMeasureItemStruct指向MEASUREITEMSTRUCT结构对象的指针,MEASUREITEMSTRUCT的结构定义如下: typedef struct tagMEASUREITEMSTRUCT { UINT CtlType; UINT CtlID; UINT itemID; UINT itemWidth; UINT itemHeight; DWORD itemData } MEASUREITEMSTRUCT; CtlType指定了控件的类型,其取值如表6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ODT_COMBOBOX 组合框控件 ODT_LISTBOX 列表框控件 ODT_MENU 菜单项 表6 CtlType的类型值与含义 CtlID 指定自绘控件的ID值,该成员不适用于菜单项 itemID表示菜单项ID,也可以表示可变高度的列表框或组合框中某项的索引值。该成员不适用于固定高度的列表框或组合框。 itemWidth 指定菜单项的宽度 itemHeight指定菜单项或者列表框中某项的的高度,最大值为255 itemData 对于菜单项,该成员的取值为由CMenu::AppendMenu、CMenu::InsertMenu、CMenu::ModifyMenu等函数传递给菜单的值。 对于列表框或这组合框,该成员的取值为由ComboBox::AddString、CComboBox::InsertString、CListBox::AddString或者CListBox::InsertString等函数传递给控件的值。 图示出了OnMeasureItem的效果: 图10 利用WM_MEASUREITEM消息美化界面 相应的OnMeasureItem()实现如下: void CUi7Dlg::OnMeasureItem(int nIDCtl, LPMEASUREITEMSTRUCT lpMeasureItemStruct) { if(nIDCtl == IDC_COLOR_PICKER) { //设定高度为 lpMeasureItemStruct->itemHeight = 30; return; } CDialog::OnMeasureItem(nIDCtl, lpMeasureItemStruct); } 同样别忘了指定列表框的Owner draw属性: 图11 指定下拉框的Owner draw属性 3.3.6 NM_CUSTOMDRAW 大家也许熟悉WM_NOTIFY,控件通过WM_NOTIFY向父窗口发送消息。在WM_NOTIFY消息体中,部分控件会发送NM_CUSTOMDRAW告诉父窗口自己需要绘图。 可以反射NM_CUSTOMDRAW消息,如: ON_NOTIFY_REFLECT(NM_CUSTOMDRAW, OnCustomDraw) afx_msg void OnCustomDraw(NMHDR *pNMHDR, LRESULT *pResult); 参数: pNMHDR 说到底只是一个指针,大多数情况下它指向一个NMHDR结构对象,NMHDR结构如下: typedef struct tagNMHDR { HWND hwndFrom; UINT idFrom; UINT code; } NMHDR; 其中: hwndFrom 发送方控件的窗口句柄 idFrom 发送方控件的ID code 通知代码 对于某些控件来说,pNMHDR则会解释成其它内容更丰富的结构对象的指针,如:对于列表控件来说,pNMHDR常常指向一个NMCUSTOMDRAW对象,NMCUSTOMDRAW结构如下: typedef struct tagNMCUSTOMDRAWINFO { NMHDR hdr; DWORD dwDrawStage; HDC hdc; RECT rc; DWORD dwItemSpec; UINT uItemState; LPARAM lItemlParam; } NMCUSTOMDRAW, FAR * LPNMCUSTOMDRAW; hdr NMHDR对象 dwDrawStage 当前绘制状态,其取值如表7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CDDS_POSTERASE 擦除循环结束 CDDS_POSTPAINT 绘制循环结束 CDDS_PREERASE 准备开始擦除循环 CDDS_PREPAINT 准备开始绘制循环 CDDS_ITEM 指定dwItemSpec, uItemState, lItemlParam参数有效 CDDS_ITEMPOSTERASE 列表项擦除结束 CDDS_ITEMPOSTPAINT 列表项绘制结束 CDDS_ITEMPREERASE 准备开始列表项擦除 CDDS_ITEMPREPAINT 准备开始列表项绘制 CDDS_SUBITEM 指定列表子项 表7 dwDrawStage的类型值与含义 hdc指定了绘制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环境。 rc指定了将被绘制的矩形区域。 dwItemSpec 列表项的索引 uItemState 当前列表项的状态,其取值如表8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CDIS_CHECKED 标记状态。 CDIS_DEFAULT 默认状态。 CDIS_DISABLED 禁止状态。 CDIS_FOCUS 焦点状态。 CDIS_GRAYED 灰化状态。 CDIS_SELECTED 选中状态。 CDIS_HOTLIGHT 热点状态。 CDIS_INDETERMINATE 不定状态。 CDIS_MARKED 标注状态。 表8 uItemState的类型值与含义 lItemlParam 当前列表项的绑定数据 pResult 指向状态值的指针,指定系统后续操作,依赖于dwDrawStage: 当dwDrawStage为CDDS_PREPAINT,pResult含义如表9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CDRF_DODEFAULT 默认操作,即系统在列表项绘制循环过程不再发送NM_CUSTOMDRAW。 CDRF_NOTIFYITEMDRAW 指定列表项绘制前后发送消息。 CDRF_NOTIFYPOSTERASE 列表项擦除结束时发送消息。 CDRF_NOTIFYPOSTPAINT 列表项绘制结束时发送消息。 表9 pResult的类型值与含义(一) 当dwDrawStage为CDDS_ITEMPREPAINT,pResult含义如表10所示: 类型值 含义 CDRF_NEWFONT 指定后续操作采用应用中指定的新字体。 CDRF_NOTIFYSUBITEMDRAW 列表子项绘制时发送消息。 CDRF_SKIPDEFAULT 系统不必再绘制该子项。 表10 pResult的类型值与含义(二) 以下是一个利用NM_CUSTOMDRAW消息绘制出的多色列表框的例子: 图12 利用NM_CUSTOMDRAW消息美化界面 对应代码如下: void CCoolList::OnCustomDraw(NMHDR *pNMHDR, LRESULT *pResult) { //类型安全转换 NMLVCUSTOMDRAW* pLVCD = reinterpret_cast(pNMHDR); *pResult = 0; //指定列表项绘制前后发送消息 if(CDDS_PREPAINT == pLVCD->nmcd.dwDrawStage) { *pResult = CDRF_NOTIFYITEMDRAW; } else if(CDDS_ITEMPREPAINT == pLVCD->nmcd.dwDrawStage) { //奇数行 if(pLVCD->nmcd.dwItemSpec % 2) pLVCD->clrTextBk = RGB(255, 255, 128); //偶数行 else pLVCD->clrTextBk = RGB(128, 255, 255); //继续 *pResult = CDRF_DODEFAULT; } } 注意到上例采取了3.1所推荐的第2种实现方法,派生了一个新类CCoolList。 3.4 使用MFC类的虚函数机制 修改Windows界面,除了从Windows消息机制下功夫,也可以从MFC类下功夫,这应该得益于类的虚函数机制。为了防止诸如“面向对象技术”等术语在此泛滥,以下仅举一段代码作为例子: void CView::OnPaint() { // standard paint routine CPaintDC dc(this); OnPrepareDC(&dc); OnDraw(&dc); } 这是MFC中viewcore.cpp中的源代码,很多读者总不明白OnDraw()和OnPaint()之间的关系,从以上的代码中很容易看出,CView的WM_PAINT消息响应函数OnPaint()会自动调用CView::OnDraw()。而作为开发者的用户,可以通过简单的OnDraw()的重载实现对WM_PAINT的处理。所以说,对MFC类的虚函数的重载是对消息机制的扩展。 以下列出了与界面美化相关的虚函数,参数说明略去: CButton::DrawItem CCheckListBox::DrawItem CComboBox::DrawItem CHeaderCtrl::DrawItem CListBox::DrawItem CMenu::DrawItem CStatusBar::DrawItem CStatusBarCtrl::DrawItem CTabCtrl::DrawItem virtual void DrawItem( LPDRAWITEMSTRUCT lpDrawItemStruct ); Owner draw元素自绘函数 很显然,位图菜单都是通过这个DrawItem出来的。限于篇幅,在此不再附以例程。

7,763

社区成员

发帖
与我相关
我的任务
社区描述
VB 基础类
社区管理员
  • VB基础类社区
加入社区
  • 近7日
  • 近30日
  • 至今
社区公告
暂无公告

试试用AI创作助手写篇文章吧